点击上方中国蔬菜关注我们
隆冬时节,走进河北省深州市深州镇西郎里村的蘑菇种植大棚,只见一排排一尺多长的食用菌包摞得整整齐齐,袋子两侧开口处伸出一簇簇平菇,鲜嫩肥厚,散发出阵阵清香……这些菌包都是用废弃玉米芯制成的,既经济又环保。种植户刘新明介绍着他的增收诀窍。
提起刘新明,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是当地有名的蘑菇大王,种植平菇已有20多年。每年,他都要大量收购本村及邻村的废弃玉米芯,经过大型机械加工粉碎,用来配制菌包种植蘑菇。用玉米芯当主料,按比例掺点儿玉米、大豆、麸皮,就变成值钱的菌包了。别看玉米芯不值钱,却是刘新明培植蘑菇的宝贝。
提起用玉米芯制作菌包,刘新明讲了一段小插曲:以前,俺们培育蘑菇都是用棉籽壳作原料,也试过玉米芯,但产菇量太低,效益并不好。俺是个爱琢磨的人,当时市面上每吨棉籽壳价格高达2000元,玉米芯每吨才500多元,俺就想着如果能把玉米芯的产菇量提上去,不就能实现低成本、高效益了吗?
带着这一想法,刘新明从2010年开始对菌包原材料进行研究,他专门划定出三个大棚做实验,分别单独使用棉籽壳、单独使用玉米芯、将棉籽壳和玉米芯按百分比混合配用,经过收益对比,单独使用玉米芯的大棚产菇量最低,效果并不理想。
刘新明不死心,他带着疑问多次赴山东、山西等地参观考察,通过学技术、取真经,终于找到了自己用玉米芯做菌包原料蘑菇产量低的原因:粉碎的玉米芯颗粒太大,影响了养分输出,产量自然也就上不去。问题随之迎刃而解,他通过购买大型机械,使粉碎出的玉米芯颗粒小、结构匀,再少量搭配其他辅料,菌包产菇量大幅提升。现在俺这玉米芯菌包虽然产菇量较棉籽壳的还是稍低,但在原材料上每年能节省近40万元,综合效益还是要高得多。刘新明为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
如今,刘新明的35个蘑菇大棚每年可吃掉当地废弃玉米芯300多吨,种植纯收益达100多万元。俺准备成立一个蘑菇种植合作社,带动村里更多的农户发展蘑菇种植,由我负责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畅想未来,刘新明满脸的期待和自信。
本文来自《农民日报》及微信号帮农问(iBangnongwen)
2016年《中国蔬菜》杂志征订工作已开始!
全年共12期,每期定价8元,全年96元。
1、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131。
2、汇款订阅:将订阅款项汇至编辑部。
收款人姓名:《中国蔬菜》编辑部
收款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82109550
《中国蔬菜》感谢您的陪伴和支持!
长按指纹 识别二维码 关注《中国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