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
眼下正值双孢菇大量上市的季节,在河南省镇平县郭庄回族乡孙楼村食用菌产业基地的大棚里,6层重叠的架子上,洁白的双孢菇争先恐后地从培养土里钻出来,工人们有的在采摘成熟的蘑菇,有的在熟练地切割菇根。
双孢菇,又被称为洋蘑菇,白蘑,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称。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 B2、维生素D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栽培规模大、范围广的食用菌。深受国内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青睐。
“论筐(采摘)5元、论天60元,我见天都在这打工,一个月一两千块钱,美气得很。”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孙中举说。
双孢菇好似摇钱树,种了双孢菇能致富。2020年3月份,郭庄回族乡因地制宜,引进先进技术,建起了孙楼村双孢菇种植基地。目前基地占地65亩,共建有80个大棚,总投资1120万元,年可产鲜菇180万斤以上,产值超过690万元,带动周围400名群众务工,每名群众年增收入4000元以上。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有力助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
小小的双孢菇成了群众的摇钱树,撑起了乡村振兴大产业。在镇平县彭营镇李庄村食用菌基地里,务工人员正忙着采摘双孢菇,经过分拣、包装等环节后,这些食用菌将销往全国各地。
彭营镇李庄村食用菌基地成立于2020年,目前建成设施大棚40座,占地30余亩,每天可以采摘双孢菇16500斤左右,已吸纳周边80多名群众就业。
“双孢菇主要销往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供不应求,现在我们正在谋划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量,把承载着乡亲致富梦的菌菇产业做大做强,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基地负责人张荣良说。
据了解,镇平县双孢菇种植基地有15个,种植面积31万平方米,双孢菇总产量突破1400万斤,产值突破4200万元。全县近3000人从事双孢菇生产和经营,带动1万余户群众直接受益。
近年来,镇平县通过实施产业带动、金融扶持、技术指导等举措,双孢菇品质得到了较大提升,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下一步,镇平县将围绕食用菌最前沿技术,培植壮大一批涵盖“育、繁、推、产、加、销”的食用菌龙头企业,把传统产业打造成创新型产业集群,实现双孢菇种植、加工、回收利用一体化的全产业链闭合循环发展新格局,让生态、绿色双孢菇真正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菇”“幸福菇”。
眼下正值双孢菇大量上市的季节,在河南省镇平县郭庄回族乡孙楼村食用菌产业基地的大棚里,6层重叠的架子上,洁白的双孢菇争先恐后地从培养土里钻出来,工人们有的在采摘成熟的蘑菇,有的在熟练地切割菇根。
双孢菇,又被称为洋蘑菇,白蘑,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称。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 B2、维生素D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栽培规模大、范围广的食用菌。深受国内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青睐。
“论筐(采摘)5元、论天60元,我见天都在这打工,一个月一两千块钱,美气得很。”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孙中举说。
双孢菇好似摇钱树,种了双孢菇能致富。2020年3月份,郭庄回族乡因地制宜,引进先进技术,建起了孙楼村双孢菇种植基地。目前基地占地65亩,共建有80个大棚,总投资1120万元,年可产鲜菇180万斤以上,产值超过690万元,带动周围400名群众务工,每名群众年增收入4000元以上。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有力助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
小小的双孢菇成了群众的摇钱树,撑起了乡村振兴大产业。在镇平县彭营镇李庄村食用菌基地里,务工人员正忙着采摘双孢菇,经过分拣、包装等环节后,这些食用菌将销往全国各地。
彭营镇李庄村食用菌基地成立于2020年,目前建成设施大棚40座,占地30余亩,每天可以采摘双孢菇16500斤左右,已吸纳周边80多名群众就业。
“双孢菇主要销往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供不应求,现在我们正在谋划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量,把承载着乡亲致富梦的菌菇产业做大做强,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基地负责人张荣良说。
据了解,镇平县双孢菇种植基地有15个,种植面积31万平方米,双孢菇总产量突破1400万斤,产值突破4200万元。全县近3000人从事双孢菇生产和经营,带动1万余户群众直接受益。
近年来,镇平县通过实施产业带动、金融扶持、技术指导等举措,双孢菇品质得到了较大提升,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下一步,镇平县将围绕食用菌最前沿技术,培植壮大一批涵盖“育、繁、推、产、加、销”的食用菌龙头企业,把传统产业打造成创新型产业集群,实现双孢菇种植、加工、回收利用一体化的全产业链闭合循环发展新格局,让生态、绿色双孢菇真正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菇”“幸福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