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春天里的“菇”事——台江县南宫镇打造食用菌 “百万产业”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走进台江县南宫镇食用菌产业基地,菇农们忙着将一筐筐新鲜的香菇往棚外送,在食用菌大棚不远处,“嗡嗡作响”的铲车正搬运生产食用菌棒的木屑原料。当前,村民们正抢抓好时节,赶着采摘最后一茬香菇,种植新的食用菌棒。
菇农将刚浸泡水的菌棒放回架上
近年来,南宫镇积极抓住各级帮扶力量,立足资源禀赋,深入探索村企合作模式,强化人才培育,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拓宽了群众家门口致富路。去年7月以来,全镇种植食用菌棒75万棒,出菇127万斤,收入535万余元。
南宫镇位于台江县东南部,地处雷公山北麓,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然而,在过去,南宫镇的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如技术不足、规模小、销售渠道有限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南宫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引入贵州浙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通过村企合作模式,推动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菇农正给志愿者讲解香菇品质分类常识。赵应辉 摄
自去年 7 月以来,南宫镇的食用菌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了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南宫镇坚持围绕全县“2 2 1”主导产业布局,持续推动农村闲置低效项目资产盘活。同时,引进贵州浙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入驻食用菌产业基地,并将基地扩建到 105 亩,拥有 196 个大棚,还建成了 1 个冷藏库,形成了菌棒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标准化食用菌示范基地。
南宫镇通过“企业 合作社 致富能手 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了各方的优势。企业提供菌棒和保价收购,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合作社组织协调,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致富能手带头承包食用菌大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农户通过参与种植和务工,实现了家门口增收。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食用菌产业链的提质增效,还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菇农和志愿者忙着搬运采摘好的香菇
杨昌成,作为南宫镇交宫村党支部副书记,同时也是村里的致富能手。他带头种植 3.4 万棒食用菌,已经采摘近 4 万斤,收入 17 万余元。“我们对发展食用菌产业充满信心。”谈起未来,杨昌成信心十足。他的成功经历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为了提高本土人员的食用菌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南宫镇与合作公司共同开展了实地培训。专业技术人才长期驻地,传授食用菌种植技术、病虫防控等知识,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通过基础性示范服务和春秋种生产等契机,培养了一批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本土人才。
晾晒香菇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南宫镇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实现了家门口增收。2023 年,8 名本土致富带头人累计承包食用菌种植 34.8 万棒,村合作社发放村民在食用菌种植大棚务工费用 80 万元。此外,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突破,交宫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成功突破百万元。
“今年,中组部协调杭州市 4 个商会捐赠了 20 万元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南宫镇计划再修缮扩增 5 个大棚,由村合作社承包种植食用菌 5 万棒。这不仅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能带动更多邻村的群众就业。” 台江县南宫镇党委书记龚循举介绍,下一步,全镇持续聚焦“产业富村、农旅融合”的思路,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产业 研学”经济,让群众端起家门口的“产业碗”,吃上“生态旅游饭”。
记者手记
贵州省台江县南宫镇,这个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小镇,凭借着积极的帮扶力量和自身的资源禀赋,深入探索村企合作模式,强化人才培育,成功打造了食用菌这一壮大的产业,为当地群众拓宽了致富门路。自去年 7 月以来,全镇种植的食用菌棒达到 75 万棒,产出香菇 127 万斤,创造收入 535 万余元。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南宫镇对“新三农”理念的深入践行。
在南宫镇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中,新农民、新农业、新农村这三个新元素相互交融,共同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交响曲。
培训新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南宫镇通过“企业 合作社 致富能手 农户”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以交宫村党支部副书记杨昌成为代表的一批致富能手,他们率先垂范,积极投身于食用菌种植产业。他额成功示范,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发展。这些新农民不仅带回了新的观念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他们为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发展新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南宫镇围绕全县“2 2 1”主导产业布局,持续推动农村闲置低效项目资产盘活,引进贵州浙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入驻食用菌产业基地。形成了菌棒加工、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标准化食用菌示范基地。这种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新农村,是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南宫镇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不仅让村集体经济增收,还带动了周边群众的就业。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实现了家门口增收。同时,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公共服务的提升。一个产业繁荣、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正在南宫镇逐渐崛起。
南宫镇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是“新三农”理念的生动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民等各方力量协同合作,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带来资金和技术,合作社组织农民参与,农民则发挥着主体作用。这种协同发展的模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正海
通讯员 杨兴美
编辑 吴运镇
二审 石含开
三审 沈安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