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香菇之都香菇王”叶传林——“三个法宝”创造香菇产业“奇迹”
“香菇之都香菇王”叶传林——“三个法宝”创造香菇产业“奇迹”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王万红 通讯员 张海军
飘飘洒洒的瑞雪,覆盖了秦巴山区腹地豫西卢氏县的山川田野。遍布全县的河南信念集团卢氏县林海兴华公司产业基地香菇大棚内,新出的香菇密密匝匝、煞是喜人。虽已临近春节,30多个基地上千名女工从早上7点就开始加班加点采收香菇,技术、管理人员夜间还在研究大棚保温、剔菇、喷水等综合管理措施,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伴随着丰收年景的喜悦。
“元月14日,公司采收香菇50多吨,其中大花菇价格达到20.6元一公斤。”河南信念集团董事长叶传林拿着报表对记者说。数九寒冬、冰天雪地,卢氏县林海兴华公司香菇生产仍然保持骄人成绩,产量、质量、价格三个高位,这本身就是奇迹。其实,在中国谈论香菇生产,是如何也避不开卢氏县林海兴华公司这个全国最大的香菇生产企业,据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刚刚发布的《中国香菇产业发展报告》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香菇总产量为1255.4万吨,而卢氏县林海兴华公司香菇产量占到全国同期的近0.5%,带动卢氏县香菇产量占到全省的10%、全国的3%。同时,林海兴华公司从菌种研发、菌棒加工、香菇生产到香菇水饺生产,都在全国占据龙头老大的地位。“香菇之都香菇王”叶传林对香菇产业很有发言权。
和别的企业老总不同,叶传林的办公室一角没有摆放舵、鼎、瓷器等工艺品,而是一个香菇架子,放满了各个品种的香菇菌棒,长满香菇的菌棒上插着温度计、湿度计,他在随时随地进行观察、记录、实验等生产研究。
“向你报告啊,我们创造了香菇生产的四个奇迹。”叶传林欣喜地说,“这四个奇迹,在我们香菇业界来看,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叶传林的话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第一个奇迹是,生产全程不用药。”叶传林自信地说:“我们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公司生产的香菇获得第十九届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同时被评为中国绿色食品原料(香菇)供应基地。我们通过科技攻关,严把香菇生产的各个环节,不长杂菌、不会生病、不会烂棒,不含任何药剂成份。香菇可以直接生吃,来尝一下。”记者掰开一片香菇,入口菇肉细嫩、菇香浓郁。
“第二个奇迹是,记账全部自动化。公司研发了‘123’机器人,在各个基地实行机器人自动化收购、入库。我们有数千个菇农,菇农缴售的香菇,机器人会当即向菇农、公司发出数量、等级等信息,通过人机对话还能随时查询、对账,一分钱不会错。此外,还能即时生成二维码,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这在全国都是一流的技术。机器人收购、记账,实现了菇农和消费者‘双满意’。”叶传林介绍说。
叶传林娓娓道来:“第三个奇迹呢,连续出菇不养菌。香菇生产,一个菌棒不管出几茬,间隙都要养菌。现在,我们公司香菇实现了连续出菇,不存在养菌周期。这个颠覆了行业认知。”
“再一个奇迹,也是最关键的,我们公司一直以来,种植香菇不赔钱!近三年来香菇价格比较低迷,但是我们产量高啊!一个菌棒产量目前可以达到3斤,是香菇业界普遍的每棒产量1至1.5斤的二到三倍。两三角钱一斤的树枝、木屑,转化成了几元到十多元一斤的香菇。”叶传林说,“把不可能的变为现实,就是奇迹!这四个奇迹带来香菇产业的蓬勃发展、农民的美好生活和乡村的快速振兴。”
是什么造就了这“四个奇迹”,记者随即来到卢氏县杜关镇民湾村林海兴华公司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这个基地有200多个香菇大棚。组织公司民湾村基地技术员侯金锁、公司技术总监李国辉、涧北出菇基地技术员莫志宏、徐家湾基地菇农邵青林等人进行现场座谈。大家发言极其热烈:邵青林一家三口种香菇,一年产量14.6万公斤,净挣46万多元;农民莫志宏在公司当技术员,本月工资加上绩效收入十分可观;侯金锁参加公司的技术培训,拿到了“食用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连夜,记者和叶传林进行深谈,探究创造“四个奇迹”的秘密。叶传林敞开了心扉:“早在公元前239年《吕氏春秋》就有食用香菇的记载‘味之美者,越骆之菌’。中国人从宋代就开始人工种植香菇。我拿着‘三件法宝’,在前人的基础上‘学思践悟’:一是科技,二是管理,三是信念。科技,可以变贫穷为富裕,变落后为先进;管理,去粗取精,做到极致;信念,把中国农业做成世界典范,无论付出多少资金、多少精力,我义无反顾、踔厉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月26日在山西考察时指出:“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叶传林的“四个奇迹”正是奔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现实而精彩的铿锵脚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