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3月22日一大早,安徽省天长市纪委监委派驻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刘亚西就带队来到永丰镇双庙村时春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回访检查蘑菇滞销问题解决落实情况。
刘亚西一行刚走进双庙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就看到一派繁忙景象。道路上,满载蘑菇的车辆来往穿梭;大棚外,一筐筐新鲜的蘑菇堆成了小山儿;大棚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蘑菇。小小蘑菇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致富菇”,为大伙儿撑起了“幸福伞”。
近期以来,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不少地区多点散发的严峻形势,天长市纪委监委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成立六个监督检查组,紧盯疫情防控、发展环境、民生工作、社会治理等重点开展实地督查。作为第四监督检查组组长,刘亚西负责带队围绕民生领域开展监督检查,规范乡村振兴和民生工程帮扶项目管理、巩固脱贫成果是他们的督查重点。
双庙村曾是当地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村,村里缺乏像样的产业,集体收入较少。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帮扶带动等,该村集体经济发生了根本性好转,但仍有20余户因病、因残、因灾致贫的家庭收入不稳定,继续享受民生等帮扶政策。为巩固脱贫成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该村“两委”借助天长市时春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这一合作经济组织,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大棚项目,先后建成10多座钢构制式菌棚。动员困难户和致富能力较弱的村民加入合作社抱团取暖,除了入股分红外,还可在社里打工增收。由于蘑菇品质好、价格实惠,成为该村困难户增收的主要渠道。
然而,3月上旬,周边地区发生疫情,通往外地的交通运输受阻,成熟的菇类产品进不了外地的农贸市场。由于产品销售受限,困难户的工资和分红资金眼瞅着就要“搁浅”。
“产业帮扶项目是帮助群众脱贫就业的重要举措。蘑菇能不能卖出去,与群众利益直接挂钩,要尽快找到销路。”刘亚西发现双庙村蘑菇销售难的问题后,按程序向该市乡村振兴局进行了反馈。
天长市乡村振兴局收到反馈意见后,立即协调相关部门“兵分三路”:一边派专业人员到现场指导,为蘑菇采摘、储存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持,一边抢时间多渠道寻找联系合肥、芜湖、滁州等省内销路,同时督促工作人员对全市乡村所有滞销的农产品进行摸排登记,协调建立销售途径,切实解决帮扶产业销售的后顾之忧。
在监督检查组的督导、推动下,该市乡村振兴、商务、供销等相关部门通过联系大型商超、农贸市场,企业、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食堂,网上电商等销售渠道,推动解决蘑菇、荸荠、芡实、茨菇及其他农特产品滞销问题。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推动全市15个特色农产品产业村销售蘑菇、荸荠、茨菇等农特产品320多万斤,销售额达850余万元。(刘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