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白天的温度最低不能低于8度,晚上的温度需要更高,最低不能低于15度,才能促进蘑菇夜间生长。”阿图什市松他克乡瓦克瓦克村一座温室大棚里,工作队队员正在给管理人员讲解蘑菇种植技术。
瓦克瓦克村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8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种植业,中国华电集团、阿图什市税务局“访惠聚”工作队经过调研发现,市场上对蘑菇的需求量大,但阿图什市培育食用菌比较少,大部分从周边地区运输。在和村“两委”商议后,决定把发展适宜在本地种植且经济效益较高的蘑菇种植产业作为瓦克瓦克村致富的新路子。
种植蘑菇对场地、技术要求高,面对工作队的宣传,村民持怀疑态度的不少,真正愿意种植的不多。为彻底打消村民对蘑菇种植前期投入、后期销售的担忧,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市场调研、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决定先筹集资金28万元建成食用菌培育基地,打造出一片“试验田”,见到成效后,再向村民推广。
不懂技术,工作队就带头自学,买来蘑菇种植技术书籍、从网上查阅资料。改造好温室大棚,搭好架子,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2000多个“蘑菇宝宝”住进了温室大棚。自此,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一天要往温室大棚跑好几趟,仔细观察蘑菇的生长情况,看温度、湿度,同时邀请种植专家就蘑菇生长温度、湿度、光照度等向管理人员教授技术,保证这些“蘑菇宝宝”生活舒适,快速生长。经过3个月的努力,菌包口的新菇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冒出头来,等待着采摘。第一天15公斤,第二天27公斤,第三天40公斤……收成一点点增多。蘑菇长势喜人,吸引了村民们前来参观购买。村民们看见成效,对种植蘑菇产生了兴趣,纷纷向工作队详细询问种植技术、收益情况。
村民布外夏木·吐尔逊说:“看着基地里长势喜人的蘑菇,听着工作队给我们算着经济账,我决定拿几个菌棒回家,跟着工作队开始尝试种植蘑菇,希望能有好结果。”
提高村民种植水平,保证村民致富增收,工作队发挥后盾单位力量,投入8万元,为有意愿种植的57户村民每户免费发放300个菌棒,这些菌棒在基地内完成制棒、养菌等环节,培育好后再发到村民手中,只需定时浇水即可收获。采摘好的蘑菇通过“订单”销售至全市各大蔬菜市场,保证每户每季可得纯收益3000至3500余元。为帮助村民真正学会种植技术,实行“工作队+种植大户+专家”发展模式,即农科专家全程带、队员全程帮、种植大户全程教,定期召开现场会,带领村民现场参观蘑菇种植试验基地,既为技术专家后期指导提供数据,又为种植户增收致富做出示范,让村民真正学到“蘑菇伞”下的致富经。
目前,食用菌培育基地引进了全新菌棒培育设备,吸纳了16名村民入基地进行种植,实现统一制种、统一制棒、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带动了4户村民在自家温室拱棚内种植香菇菌棒,每座拱棚预计年收入2万余元。
走进村民艾尼·艾立家的温室拱棚,蘑菇长势喜人。“去年在工作队帮助下,我开始搞庭院经济,一年纯收入近2万元,积累了种植经验。今年我又开始种植蘑菇,工作队经常请技术专家教我种植技术。现在,蘑菇己经是第3茬了,收入也快1万元了,不出门就能挣钱,真是太好了。” 艾尼·艾立高兴地说。
谈起今后的发展,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奚科伟说:“我们村于2019年实现了贫困村退出,下一步将继续扩大蘑菇种植规模、丰富种植品种,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村民收入,不断巩固脱贫成果。”
目前,瓦克瓦克村的蘑菇已进入丰产期,蘑菇长势喜人、味道可口,正在迎接着八方游客前来购买。(通讯员 李文倩 文/图)
【来源: 克孜勒苏日报】
【编辑:马丽丽 】
【审校:田拥刚 】
【审核:张 燕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