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
    15269955188
  • 销售经理
    17353918916

余海燕:茶菌之乡走出的“植物红娘”

余海燕将茶叶和菌菇“融合”,培养出“茶菌肥茶”生态农业的“致富树”,又探索大豆与茶叶的“联姻”……在“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决赛中,入围全国40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余海燕 福建省古田县鹤塘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乡村优秀致富带头人、全国青联委员、福建省三八红旗手

和余海燕连线采访当天,她正组织古田县五个乡镇14个村参加大豆供销合作签约仪式。“在座的有13个产业薄弱村,想不想把产业发展好?有问题找专家,有思路来找我,我自愿为大家服务,好不好?”

“好!”观众席齐声回应。各村代表们被余海燕铿锵有力的发言鼓舞,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事实上,大豆种植并非余海燕所擅长,绿油油的茶山才是她农业梦起飞的地方。大豆如何与茶叶“联姻”,正是余海燕继茶菌“联姻”成功后的又一次创新探索。

靠茶吃茶,敢问路在何方

9月,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植能手)决赛在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开赛,余海燕和其他六位巾帼新农人入围全国40强。

余海燕的家乡古田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山区,层峦叠嶂中,大片茶园吸收着山林间的雨露精华。她承包的2000余亩茶园就位于这座海拔900米的高山上,周围是层层环抱的天然林。

白天开会,晚上作分享,基地、门店两头跑,余海燕习惯了白天的奔波,也适应了晚上的忙碌。22年间,她的茶叶基地从最初300亩扩大至2000余亩,从家庭作坊式的制茶间扩大到占地500平方米的加工厂房。

一路走来,她吃过不少苦,不服输、不认命、埋头苦干的劲头,源自她困顿的童年。冬夜漫漫,外面一团黑,小小的余海燕一次次被父亲的呻吟声和母亲忙前忙后的脚步声惊醒。“父亲身体里都是‘石头’,患有胆结石、肝结石和肾结石。”也因此,读到初二时余海燕便含泪辍学,耕地种菜、采茶制茶。村干部为在家务农的余海燕提供机会,让她从勤杂工、出纳做起,后来成为村委会委员,每月能为家里带来上百元的补贴。

父亲有祖辈传下来的制茶手艺,平日爱摸索的海燕小小年纪已对种茶制茶有了独到心得。“爸爸带病做出好茶叶,但茶叶销路是心头大患。”没出过远门的余海燕背着两大袋茶叶跑到县城、省城推销,逐渐有了“识货”的回头客,茶叶收购价创造了超出原卖价近10倍的“天价”,带动当地茶叶种植户大幅增收。后来,她承包全村集体茶园300余亩,吸纳入社农民208户,注册成立了古田县鹤塘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

父亲用石板修通了1.8公里的茶园道路,又修刈茶园种植新品种,但合作社最初的经营依然举步维艰。茶园每年化肥费用和采茶人工费近20万元,加上父亲的医药费,让余海燕一家入不敷出,家人好多年都没买过新衣服,依然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

茶菌“联姻”,闯出致富新路

“茶园要从富养到贱养。”施肥后茶叶长得快,需要大量人工采收。控肥起初是无奈之举,却为余海燕带来命运的转机。农村请人难,工资高,余海燕就自己修剪茶枝,丢弃在园子里促进茶树营养利用。2013年,她又大胆地将修剪下来较粗的茶枝粉碎,替代木屑种植食用菌。古田县是有名的菌菇之乡,又是重要的茶叶产地,促成茶叶和菌菇“联姻”,余海燕是第一人。

阴暗的菇棚里,架子上密密麻麻摆满了菌筒,余海燕埋首在这潮湿的菇棚里,举着手电筒专注地观察着菌丝的长势,菌筒旁的本子上仔仔细细写满了观察笔记。

余家是种茶专业户,对蘑菇种植实属外行。余海燕先后读完了两个函授大专。为了学习蘑菇种植技术,又去给蘑菇种植户做帮工,观摩菌菇栽培技术。她从最易种植的香菇入手,第一年种植了500筒,却因病菌感染几乎全军覆没。

村民们的质疑不时传入余海燕耳中,她把自己封闭起来,几乎不再与人交流。回想起那段幽暗的时光,她哽咽着说:“爸爸当时以为我傻掉了。那么苦,走过来了,现在回想起来有点不敢相信。”

仅存的二十几筒香菇,仍让余海燕捕捉到了茶菌融合走得通的积极信号。2014年,她将香菇种植数量增加至6000筒,除去感染的2000筒,收获4000筒。感染率越来越低,让余海燕有了信心,2015年再将种植规模扩大至1.3万筒。

传统种植方式通常将食用菌菌棒废弃,但余海燕却视若珍宝。她把菌棒粉碎,堆肥后施在茶园做有机肥。菌菇渣滓还田,不但省去肥料成本,也能控制杂草。余海燕率先走通了“茶-菌-肥-茶”经济又环保的生态创新之路,这一技术也斩获中国(福建)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战组第一名。

采用茶菌融合技术,茶园生产更平稳,有效降低土污染和病虫害,自然生长的茶叶更耐泡,在市场上更受欢迎。余海燕很欣慰,这项技术今年走出家乡,通过闽宁协作平台落地宁夏隆德。她尝到了农业种植生态循环的甜头,又开始尝试“茶-黑木耳-草莓”生态循环种植,培育出风味独特的黑木耳和绿色生态种植的草莓。

2022年,余海燕马不停蹄带领村民种大豆,试验豆菌融合新路子。她利用大豆收获后废弃的豆杆代替木屑栽培灵芝、赤松茸、黄金菇等,再将收获后的废菌棒加工成菌渣,作为大豆有机肥,生产绿色无公害优质大豆。

反哺乡邻,走上幸福共富路

绿油油的茶山托起余海燕造福乡村的梦想

层层茶树环抱着几个菌菇大棚,一排排菌筒两端露出香菇、灵芝、榆黄蘑灵动的造型。菌菇生长离不开水,余海燕带领科研团队将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再引入大棚作为10万筒菌菇的灌溉用水,节约了大量水资源,同时还净化了乡村环境。

今年春天,余海燕推出了新品种“有机荒野老茶”。茶园一批树龄超60年的老茶树,陪伴养育了余家祖孙三代人。经过几年精心养护,曾经老弱低产的老茶树长出了风味独特的茶叶。余海燕还推出更亲民的品种古田红茶,大众认可度高的金骏眉和正山小种,以及保健系列灵芝红茶和茶叶枕。

“十年前,这些茶叶只能当茶青‘贱卖’,没有海燕,种茶致富这件事可不敢想!”茶叶春天采收,菌菇一年持续产出,菌菇和茶叶成了相互依存的两大经济支柱,帮余海燕一家摆脱贫困,也让更多茶农、菇农受益。“看到家乡农业做得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家乡发展,为乡村振兴出力。”

合作社每年采茶制茶为上百人提供就业机会,人均年收入达到1.2万元。七年来,每年结对帮扶14名贫困母亲,务工年收入6000元以上,年底再分红650元。乡村的残疾人、孤寡老人、困难户,都是余海燕常年帮扶的对象,如今,她的各种公益捐赠已超过50万元。

回想父亲生病住院时村民们倾囊相助,余海燕心怀感恩,立志带领更多人过上富足的日子。她为合作社的农工、帮扶的贫困母亲和孤寡老人购买保额400万的大病医疗保险,让这些农村家庭避免因病返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我要深深扎根古田这片土地,带领更多乡亲为打造乡村振兴古田样板作贡献!”煮上一壶红茶,啜上一口温暖茶汁,余海燕顿感无穷的力量充满全身。

举报/反馈

青岛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大力发展蘑菇种植产业
« 上一篇 2024年3月15日 下午1:11
“真菌蘑菇屋”?宇航员生活在火星或可用种植蘑菇来打造火星建筑物
下一篇 » 2024年3月15日 下午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