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大球盖菇,又名酒红色球盖菇、斐氏假黑伞等,属球盖菇科、球盖菇属。
它的菌盖近半球形,后扁平,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污白,渐变灰紫至暗褐紫色,菌柄近圆柱形,菌环以上污白,近光滑内部松软至变空心,菌环生中上部,膜质,易脱落。皱环球盖菇常在夏秋季生长于林中或林缘草地上。
1、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中等至较大,单个菇团可达数公斤重。菌盖近半球形,后扁平,直径5~45厘米。菌盖肉质,湿润时表面稍有粘性。幼嫩子实体初为白色,常有乳头状的小突起,随着子实体逐渐长大,菌盖渐变成红褐色至葡萄酒红褐色或暗褐色,老熟后褪为褐色至灰褐色。有的菌盖上有纤维状鳞片,随着子实体的生长成熟而逐渐消失。菌盖边缘内卷,常附有菌幕残片。菌肉肥厚,色白。菌褶直生,排列密集,初为污白色,后变成灰白色,随菌盖平展,逐渐变成褐色或紫黑色。菌柄近圆柱形,靠近基部稍膨大,柄长5~20厘米,柄粗0.5~4厘米,菌环以上污白,近光滑, 菌环以下带黄色细条纹。菌柄早期中实有髓,成熟后逐渐中空。菌环膜质,较厚或双层,位于柄的中上部,白色或近白色,上面有粗糙条纹,深裂成若干片段,裂片先端略向上卷,易脱落,在老熟的子实体上常消失。孢子印紫褐色,孢子光滑,棕褐色,椭圆形,有麻点。顶端有明显的芽孔,厚壁, 褶缘囊状体棍棒状,顶端有一个小突起。
2、生长条件
(1)水分:水分是大球盖菇菌丝及子实体生长不可缺少的因子。基质中含水量的高低与菌丝的生长及长菇量有直接的关系,菌丝在基质含水量65%~80%的情况下能正常生长,最适含水量为70%~75%。培养料中含水量过高,菌丝生长不良,表现稀、细弱,甚至还会使原来生长的菌丝萎缩。在南方实际栽培中,常可发现由于菌床被雨淋后,基质中含水量过高而严重影响发菌,虽然出菇,但产量不高。子实体发生阶段一般要求环境相对湿度在85%以上,以95%左右为宜。菌丝从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生长阶段必须提高空间的相对湿度,方可刺激出菇,否则菌丝虽生长健壮,但空间湿度低,出菇也不理想。
(2)营养:营养物质是大球盖菇的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获得高产的根本保证。大球盖菇对营养的要求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为主。碳源有葡萄糖、蔗糖、纤维素、木质素等,氮源有氨基酸,蛋白胨等。此外,还需要微量的无机盐类。实际栽培结果表明, 谷壳、玉米芯、木屑等可作为培养料,能满足大球盖菇生长所需要的碳源。栽培其他蘑菇所采用的粪草料以及棉籽壳反而不是很适合作为大球盖菇的培养基。
(3)温度:温度是控制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因子。①菌丝生长阶段。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5~36℃,最适生长温度是24~28℃,在10℃以下和32℃以上生长速度迅速下降,超过36℃菌丝停止生长,高温延续时间长会造成菌丝死亡。在低温下,菌丝生长缓慢,但不影响其生活力。当温度升高至32℃以上时,虽还不致造成菌丝死亡,但当温度恢复适宜温度范围,菌丝的生长速度已明显减弱。在实际栽培中若发生此种情况,将影响草堆的发菌,并影响产量。②子实体生长阶段大球盖菇子实体形成所需的温度范围是4~30℃, 原基形成的最适温度是12~25℃。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子实体的生长速度增快,朵形较小,易开伞;而在较低的温度下,子实体发育缓慢,朵形常较大,柄粗且肥,质优,不易开伞。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遇到霜雪天气,只要采取一定的防冻措施,菇蕾就能存活。当气温超过30℃以上时,子实体原基即难以形成。
(4)光线:大球盖菇菌丝的生长可以完全不要光线,但散射光对子实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在实际栽培中,栽培场选半遮荫的环境,栽培效果更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产量高;其二是菇的色泽艳丽,菇体健壮,这可能是因为太阳光提高地温,并通过水蒸汽的蒸发促进基质中的空气交换以满足菌丝和子实体对营养、温度、空气、水分等的要求。但是,如果较长时间的太阳光直射,造成空气湿度降低,会使正在迅速生长而接近采收期的菇柄龟裂,影响商品的外观。
(5)空气:大球盖菇属于好气性真菌,新鲜而充足的空气是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在菌丝生长阶段,对通气要求不敏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达0.5%~1%;而在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要求空间的二氧化碳浓度要低于0.15%。当空气不流通、 氧气不足时,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发育均会受到抑制,特别在子实体大量发生时,更应注意场地的通风,只有保证场地的空气新鲜,才有可能获得优质高产。
(6)pH值:大球盖菇在 pH值4.5~9均能生长,但以pH值为5~7的微酸性环境较适宜。在pH值较高的培养基中,前期菌丝生长缓慢,但在菌丝 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而使培养基中的pH值下降。菌丝在稻草培养基自然pH值条件下可正常生长。
(7)土壤:大球盖菇菌丝营养生长阶段,在没有土壤的环境能正常生长,但覆土可以促进子实体的形成。不覆土,虽也能出菇,但时间明显延长,这和覆盖层中的微生物有关。覆盖的土壤要求含有腐殖质,质地松软,具有较高的持水率。覆土以园林中的土壤为宜,切忌用砂质土和粘土。土壤的pH值以5.7~6.0为好。
3、栽培技术
(1)种植季节选择:种植季节应根据栽培地区的气候条件、大球盖菇的生活习性灵活确定。选择在10月中旬气温稳定在25 ℃以下时开始投料播种,这样既可在次年春季出菇,如果温度过高,会导致热害伤菌,一般5月初后气温升至30 ℃以上时,出菇量减少,即可停止采收,废料回田。
(2)栽培场地选择:种植大球盖菇应选择交通便利、排灌方便、避风向阳且有部分遮荫的果园空地或冬闲水稻田。栽培前先清净杂草及其他植物根茎,平整土地至土层呈颗粒状。此外,对地面及周边环境杀菌灭虫1次,减少病虫危害。可选用70%克霉灵800倍液,或70%克霉灵8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施。
(3)播种:为营造良好的通风条件,最好南北走向做畦床,首先挖取表层3~4 cm的壤土,放在畦床间隔上以供覆土,切忌用砂质土和黏土。覆土层用0.1%多菌灵溶液和辛硫磷2 000倍液喷施1次,防治土层杂菌、害虫的危害。为防止床底积水,可修宽1.3 m、中间略高的龟背型床面,然后在床面撒石灰粉225 kg/hm2直到床面见白。培养料用稻秆与稻谷壳按10∶1的比例进行混合,每1 m2床面用稻秆20~30 kg,调节料温至25 ℃以下,湿度为70%~75%时即可进行铺料。采用点播法分2层进行播种,首先进行铺料,料垄宽1.2 m、厚8 cm左右,然后将料床分成2垄,间距12 cm左右,菌种用量1.2万~1.5万袋/hm2(表3),将菌种掰成核桃大小的块状,菌块间隔10 cm每小垄播放3穴,在完成第1层播种后,在其上铺厚度8~10 cm的培养料后再进行第2层播种,注意用手或耙子将穴内菌块用料盖严,沟内要铺菌料3 cm厚,以利于出菇。保证料垄中心透氧、散热,应用木棍从料垄2个侧面扎2排直径3 cm的孔洞,孔洞呈品字型,间隔15~20 cm,最后在料垄上盖一层新鲜干爽的稻秆,以见不到覆土为度。此外,还要注意防止阳光直射向料内传导热量。
(4)温、湿度管理:不同温湿度对菌丝生长存在一定的影响。深秋或早冬自然气温低,育菌安全率高,一般播种后第3天菌丝开始萌发,第10天左右菌丝进行定殖生长,此时会产生呼吸热量并排放CO2,应注意料垄中心温度的变化。当温度过高时进行扎洞透氧排热处理;育菌25~40 d,如果垄料温度超过25 ℃,用铁叉子插入料垄底部向上掘起,使表层裂缝,利于散热透氧,加速菌丝生长。当菌丝长至培养料2/3时,要保持覆土层湿润,但切忌大水喷浇;50~55 d料垄菌丝吃透覆土层充满菌丝体,覆土层内和基质表层菌丝束分枝增粗,通过营养后熟阶段后即可出菇。
(5)幼菇生长管理:不同温、湿度对出菇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出菇期主要是通过喷水来严格掌握温、湿度,以更好地促进幼菇生长。幼菇发生时,应少喷勤喷,当幼菇长大时,菇大菇多时多喷,阴雨天可少喷或不喷,晴天风大时多喷,保持培养料含水量在70%~75%,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为宜。大球盖菇出菇最适宜温度为10~25 ℃,超过25 ℃或低于4 ℃时不能出菇,温度过低或过高菇体生长均不正常。
4、虫害防治
大球盖菇比较常见的害虫有螨类、跳虫、菇蚊等。可以采取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措施进行防治。种植时要选择新鲜、干爽、干净的稻秆。要着重抓好场地的消毒处理以及害虫防治。拌料、调水、堆积发酵的场地和栽培场地,可用70%克霉灵800倍液,或高锰酸钾1 000倍液+50%辛硫磷1 000倍液进行消毒杀虫处理。栽培场地的螨类、跳虫和菇蚊等多采用生物防治:在菇床周围放蘸有0.5%敌敌畏的棉球或在菇床上放报纸、废布用蜂蜜1份、水10份和90%敌百虫2份混合物进行驱避和诱杀。一般出菇以后不再用药。
5、采收、加工
(1)采收:不同成熟期,大球盖菇口感差异很大,尚未开伞的菇体食味较佳。因此,应在子实体内幕菌膜未破裂前及时采收,过晚采收易失去商品价值。采摘时,切忌松动边缘幼菇,采收后菌床上留下的基部洞穴要用土填满。采收后将基部泥土及残留的培养料除去,然后分装进行鲜品销售,也可以制成盐渍品,也可自然晒干或烘干,以达到延长销售时间、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目的。大球盖菇以尚未开伞的菇体最佳,因此,子实体内幕菌膜尚未破裂前要及时采收。采摘时,注意不要松动边缘幼菇,造成死亡。采收后在菌床上留下基部洞穴要用土填满。
(2)加工:采收的鲜菇去除根基部残留的泥土和培养料及菌束后,分装在包装容器内作鲜品销售,还可以制成盐渍品或自然晒干、烘干制成千品进行保鲜销售和加工,香味依然浓郁,这样使得大球盖菇的市场销售时间长,有利于在蔬菜淡季上市,赢得更大的市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