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平菇种植怎样才算成功?
答:挣钱!挣到比同行从业者更多的钱,就叫成功了。
平菇的一线生产属于应用环节,属于商品生产阶段。由此可见,并不是能种出蘑菇来就算成功。
现实中,不少菇农朋友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每天也忙得够呛,摘菇卖菇,甚至弄得一家老小不得安宁。到头来一盘账,不挣钱。因此,有的人说,平菇种植不能做了……
那么,怎么客观的看待平菇种植这个行业呢?
一、从行业整体角度分析
平菇行业近四十年的发展,栽培技术整体提升了。尤其近几年,技术提升很快,而且已经进入了同质化竞争。
我们今天拥有的技术,假如拿到二十年前去应用的话,肯定个个都是赢家!只可惜,时代不能倒流了,今非昔比了。那时候,就算做坏一部分菌包都能挣到钱。而现在呢,各环节、各节点都要做到前卫才能胜出。
二、看似容易的平菇种植行业,实际上润藏着不容易。
栽培技术的普遍提高,就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
市场是残酷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永远成立。目前,平菇行业以两口子的作坊模式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技术的同质化现象非常明显,他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没有从商品性、效益性以及性价比的思维入手。到最后把不挣钱的原因归结为没有赶上好价格。
在这里,说句公道话,只要平菇这个行业还存在着,那么尽量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吧!
貌似是技术在竞争,实则是人的能力在竞争!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容易的表象,看到背后不容易的本质
三、栽培方式的多样性,造成了容易的表象。
平菇的栽培方法多种多样,这都归功于平菇菌丝抗杂的生物属性,也就是说,种出蘑菇来很容易。不管用哪种方法栽培,生料、发酵料、熟料或者半生不熟,都能出菇。由此可见,做平菇真的很容易!
但是,每种栽培方式都对应着它必须遵循的操作手法,变量越多,越说明看似简单的东西它的难度越大。这就是为什么有好多形成了工厂化(比如金针菇杏鲍菇)的技术员,一旦过来做平菇,却不尽人意。平菇栽培,各环节、各节点都有它对应的小故事,其实原理都懂,可是一上手却运作歪了。越是简单的东西越不容易做到与众不同。这好比,尽管我们有很高的学问,但是如果让我们做小学一年级的老师,不见得能做到出类拔萃!
四、原材料选配具有多样性,造成了容易的表象。
种植平菇的原材料来源非常广泛。玉米芯、棉籽皮、棉柴、棉渣、豆桔、锯末等好多农作物下脚料都能做出平菇,辅料也有很多,麦麸皮、玉米面、豆饼、豆粕、鸡粪等五花八门。所以,生产配方也就多种多样,这又给了我们一线菇农一个假象——做平菇太容易了。
有些人说什么把身边的原材料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只可惜我们做的不是学术报告而是商品生产,讲的是利润!单单能做出蘑菇来,已经不是终极目标了。
六希有一个合作商案例:当初,他觉得自己身边有锯末资源,而且价格也很便宜,他查阅了有关资料,锯末可以种植平菇,于是他开启了所谓的创业,用的是锯末+麸皮配方,理论上来说,能出菇,事实上也出菇了,但是却赔钱了。为什么?原因有很多,比如,原材料透气性差很难发菌、营养差产量太低、污染严重发菌成功率太低…
由此可见,一线生产和学术报告是有区别的。我们一线生产的菇农,做的是商品生产,要的是性价比,要的是成本与利润的最佳选择。
五、平菇品种的多样化,造成了容易的表象。
平菇品种多种多样。有低温品种、广温品种、广温偏高品种、高温品种,五花八门。这样看来,有这么广泛的品种做支撑,一年四季都能出菇。难道不容易吗?
其实,多样化品种的背后意味着每类品种所对应着它的一些特有的属性。事实上,路越多说明坑越多…
六、技术参数的宽泛性,造成了容易的表象。
在技术层面,有时候参数很宽泛。这也造成认识上的错觉。比如,平菇种植是大众化产品,任何人都可以上手。栽培方法之多,原材料选配之广,品种也多种多样,让谁也会觉得,这没有什么难的嘛。事实上,百人做有百种结果…
还有,发菌温度、出菇温度也有一个很大的范围,多两度少两度也没有大碍,并不像做机器零件那么精密,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微生物,它对环境要求具有多变性,对温度、湿度、光线等的要求貌似随和而简单,其实,越是变化的东西,其本质越是不容易。如果把方方面面都是多变性的东西,做到与众不同,那就是看着容易做好难。
总结:六希三十多年的一线平菇种植经历,由原来的貌似容易,到今天的与菇对话,一路走来,酸甜苦辣。至今仍然以敬畏之心与平菇行业相处。既爱恋又有一种危机感。
平菇行业近几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差异化,差异化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应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