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是北方的重要曲种,在其发展流行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民间艺人,成为当时戏台上的名角。崔灵芝就是清朝末年梆子戏的一位名角,他原名崔德荣,擅长出演旦角,与杨韵谱、丁灵芝、芙蓉草等人并称梆子六草,崔灵芝更是被誉为梆子梅兰芳。
崔德荣成名于光绪年间,他的拿手曲目有《苏三起解》、《秦香莲》等。他一路从天津唱至北京,红极一时。在崔灵芝与其他名角的推动下,梆子在当时也成为京城最热门的艺术。崔灵营寨还曾经领衔天津梆子戏班远赴海参威(清朝末年被割让给沙俄,改名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巡回演出,大受欢迎,此后梆子戏艺人经常去那里进行表演。
因为太过出名,所以崔灵芝也成为不同戏班争抢的红人。清代末年陈恒庆写的《谏书稀庵笔记》一书中就记载过他亲自处理的案件,两家戏班子争抢崔灵芝,争执不下,双方都想诉诸官府。正巧时任京官的陈恒庆坐轿子经过正阳门前,两家戏班子几十个人就站在路边上等着。等到陈恒庆的轿子到了跟前,他们一拥而上,拦在轿子前面跪倒喊冤。
陈恒庆受理了这件案子,把这些人带到官署,仔细询问情况。一家戏班的班主说道:崔灵芝收了我三百两银子,答应进我们戏班唱一年的戏,可是他原来所在戏班的班主却拒不放人。另一家戏班主则道:崔灵芝在我们这里已经好几年了,现在招呼也不打就要走人,也着实不合理。要是他能给我三百两银子,我也愿意放他走,可是我一文钱也没有见到。他就这样舍旧谋新,我们戏班子的损失可就大了。
陈恒庆其实认识崔灵芝,对崔灵芝的才艺十分欣赏,而且因为崔灵芝是河间府献县人,与纪晓岚是同乡,陈恒庆还送过崔灵芝一套纪晓岚的书《纪氏五种》。见案子牵涉到崔灵芝,便让人叫来崔灵芝,让他交出三百两银子,才可以离开原来所在的戏班。崔灵芝很是为难:大人明鉴,那三百两银子,小人已经花光了,实在是没有钱交付。
陈恒庆也知道崔灵芝遇上了难处,一心想帮他一把,便作出决断道:既然这样,这件事也好办。你就每天给两家戏班子唱戏,至于谁先谁后,你自己根据情况作安排。反正京城里的人都夸赞你善演美人,才艺过人,歌喉出众,说是能绕梁三日。你每天演两场,那些爱听你唱戏的人,一定趋之若鹜。而且这样你一年还能得六百两银子,比起朝廷的一品大员挣的年俸还要多,岂不两全其美?
陈恒庆便问两个戏班的班主是否愿意接受他的判决,两个戏班的班主当然乐得答应,他们齐声应道:我们愿意遵照大人的决断。崔灵芝苦笑着说道:多挣钱当然是好,可是这样我每天要唱两场戏,只怕会劳累而死。陈恒庆便故意吓唬他:听戏的人喜欢你,我不爱听戏,也没有那么喜欢你,你就算累死了,我也不关心。既然作出判决了,就必须遵照执行,如果违反了就要挨板子。你还要在台上唱戏,可得保护好你的臀部。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此后崔灵芝便每天要连演两场,戏班班主,戏园子老板和那些爱看戏的人,都十分高兴,知情的人都称赞这是陈恒庆的功德。
按照常理来说,崔灵芝当时红极一时,收入不菲,不应该连区区三百两银子都拿不出来。因为崔灵芝在舞台上扮相俊美,唱腔动听,深受欢迎,不光有高额的舞台演出收入,还有那些达官贵人常常会请他到府中唱堂会,也会给很多的赏赐。除了王公大臣以外,崔灵芝还多次被慈禧太后宣召进宫给她唱戏,慈禧对崔灵芝的扮相与唱腔十分喜爱,每次都会赐给他厚重的赏赐。这样算起来,崔灵芝应该是积攒下不少的身家。
可是事情坏就坏在身家不菲上,有了这些钱,崔灵芝的两个儿子就动了不应该有的心思。大儿子崔少文竟然瞒着崔灵芝,花两万银元买了一个县官,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竟然传到宫廷里让慈禧知道了。慈禧大为震怒:一个唱戏的,拿着我赏赐的钱,买我大清朝的官,这样下去还了得!慈禧一怒,崔灵芝的两个儿子自然就没有了好结果,同时被抓捕入狱,为了将儿子救出来,崔灵芝花了几万银元买通关系,这才将两个儿子救了出来。这件事足以让崔灵芝倾家荡产,尽管如此,大儿子出狱后不久就患病死了,这成了崔灵芝心中无法补救的痛楚。
哀莫大于心死,崔灵芝虽然还在台上唱戏,但是坚持不传后,不外传,不留声,不留影,没有将他的戏剧艺术传承给后人。遇到别人夸赞他时,他只是淡然一笑:我哪里算什么名角,连自己的儿子都救不了,就别再让人耻笑我了。
1920年崔灵芝含恨去世,死后家产一空。他的二儿子名叫崔少章,后来成为京剧演员。按照辈份,梅兰芳称崔灵芝为师伯,所以称崔少章为二哥。崔少章也很敬重梅兰芳,将他父亲的许多剧本,都留给了梅兰芳。
如今能记起崔灵芝的人已经很少,他的梆子戏虽然冠绝一时,却没有留下任何音像资料,只有清代的笔记中偶尔还能找到只言片语,实在是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