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军展示黑木耳。
6月初夏,在雁宿崖黄土岭战役打响的涞源县银坊镇,山坡被郁郁葱葱的林草覆盖,即便是皓日当空,山谷中依然不显炎热,尽显北方凉城的优越。
银坊村里,曾经一块块的小片耕地,而今已然归一,被密密麻麻的地摆黑木耳菌棒取代。每一棵菌棒上,黑木耳正争先恐后地从200多个小孔中钻出。靠近地面的位置,木耳长势相对较强,正面乌黑背面银灰的黑木耳,迎来第一茬采摘。
看着山谷中的木耳阵,乡韵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新军打开了话匣子。
去年底,应县农业农村局邀请,我回到老家银坊村创业,主打黑木耳种植……李新军称,黑木耳被誉为天然的阿司匹林,近年来市场价格和销售量非常稳定,下游产品众多,在山西有过种植经验的他,回家搞起老本行。
除了家乡情结,银坊的地理条件,也是吸引李新军的原因之一:这里自然气候适宜,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丰富,附近没有任何污染企业,非常适合木耳种植,出产的木耳品相佳。
由于都是旱地,之前银坊村民每年种一季玉米,亩产800斤左右,不算人工收入近900元。在相关部门和村两委大力支持下,李新军以每亩每年9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了102亩土地,打造涞源县地摆面积最大的黑木耳种植基地。
从今年2月份开始平整土地安装设备,4月份开始摆下木耳阵,随着50万棒菌棒整齐地摆放在地里,而今也到了收获的季节。
相比大棚种植,地摆模式成本更低。一亩地摆9000棒左右,加上喷灌设备全部投入约2.6万元,年产1000多斤干木耳,亩利润近万元。
一般情况下,一年能采摘六七茬,农场干木耳总产量在6.5万斤左右。按照目前市场价35元每斤算,年底产值约230万元。李新军满怀憧憬。
村两委也算了一笔账:采摘木耳需要大量人工,5月末开始进入旺季,至11月中旬结束。农场一年用工4000多人次,工人工资每人100元左右,能给村民带来40万左右的工资收入。
我们银坊大队只有700亩地,基本上都是种一季玉米,一年粮食收入也不过60万元。村干部梁玉虎认为,相比脱贫攻坚时的光伏和养鸡收入,黑木耳产业将成为村里乡村振兴的新赛道。
算了经济账,还要算环保账。
既要挣钱,也要保护绿水青山。黑木耳菌棒可以和牛粪混合,重新做成双菌菇菌棒,继续出产新菇。包菌棒的塑料袋可回收再利用,生物颗粒可以在热电厂燃烧发电,形成闭合的无污染模式。李新军说,目前他跟村里签了5年土地流转合同,未来,他准备继续扩大流转面积,将地摆菌棒从50万棒增加到300万棒。同时,将技术传给更多老乡,和大伙儿一起振兴家乡。
建设自己的菌棒厂,降低成本同时延伸产业链;打造自己的品牌,让涞源的黑木耳附加值继续提升;打造直播基地,跟上新时代销售的步伐……听着李新军和村两委干部讨论,看着眼前摆下的木耳阵,打赢银坊的乡村振兴仗,仿佛近在眼前。
来源:保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