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菌美前景广 菇香富农家!来看兴宁市食用菌种植发展一线扫描
眼下,正是采摘食用菌的好时节。
在坭陂镇的一户家庭种植大棚里,何氏夫妇正忙着采摘新一批秀珍菇,趁着旺季卖个好价钱;在黄陂镇桥尾村,种菇大户钟远清高兴地与记者分享着今春的好行情;在罗岗镇霞岗村,一朵小木耳为曾经的贫困村撑起了致富伞……
种植户在采收秀珍菇。
朵朵小菌菇,是大自然与人工种养相互结合的健康食品;一朵小菌菇,也在兴宁这片土地上繁衍出了振兴致富的精彩故事。近日,记者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兴宁市科工商务局、兴宁市科技实验站的专家们一同走进兴宁各乡镇,探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探寻产业发展路径。
氤氲菌香
朵朵菌菇迎旺季
这个春天,对兴宁的食用菌种植户来说,是收获满满的季节。
走进坭陂镇一间以家庭经营为主的乡间菇棚,一排排秀珍菇如花一样绽放,空气中能闻到淡淡清香。该菇棚的经营者何氏夫妇正忙着处理刚采收的秀珍菇。据了解,夫妇二人从2010年起便开始从事食用菌种植,以种植灵芝和秀珍菇为主,目前已有各类菌包6万多个。谈及近两年的收成,一向腼腆内敛的何氏夫妇只说了句虽然产量不大,但价格不错,便继续忙起了手里的活。
种植户正在处理刚采收的秀珍菇。
产量不大,但价格不错,这是在为期两天的采访中,记者从菇农们口中最常听到的关键词。目前兴宁的食用菌种植还未形成完整的成片规模,因而目前主要以供应本地市场为主,部分产品供应至河源等地,一直以来价格都比较稳定可观。兴宁市科技实验站站长钟文表示,今年由于天气较为寒冷,兴宁食用菌的产量总体并不算高,但价格却一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春节期间,上升势头尤为明显。
在氤氲菌香中,产自兴宁的食用菌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本地人家,或跨市走上更多百姓的餐桌。而在一个个散落乡间的菌菇种植基地内,一朵朵食用菌也逐步拼出食用菌产业藏富于民的美丽版图。
一枞枞平菇为村民带来了奔康的希望,也铺就了产业藏富于民的美丽版图。
在黄陂镇桥尾村,村道旁并排竖立着几座大棚,只见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大棚内,密集的菌包被摞成壮观的兵阵状。这里是菇农钟远清的奋斗场,也是目前兴宁最大的食用菌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
种植食用菌20余年,从种菇学徒到自主经营食用菌基地;从学一门手艺谋生到种菇种出小康生活,现在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回忆起种植食用菌的种种经历,钟远清总是感慨万千。今年开春的好收益更是又一次让他坚定了继续干好食用菌种植的信心。据他介绍,2021年基地产量大约有10万斤,今年春节期间虽然产量有所减少,但也有200多斤的产量,9元一斤的价格也创下了近年高峰,菌包的销量也比较可观。聊起新一年的愿景,钟远清信心满满地说,接下来打算把大棚重新修缮,并添置科技种植的辅助设备,争取今年能够延续开春的好钱景。
科技下沉
精湛技术种丰收
兴宁的食用菌种植虽然远不及丝苗米、单枞茶与鸽子养殖等热门产业发展迅猛,但因其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兴宁的食用菌种植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兴宁的食用菌种植历史要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几乎每个乡镇、每家每户都有种植食用菌。兴宁市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虽然有一定的种植历史,但面对环境与市场需求的变化,靠土办法种植的食用菌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市场需求。如何让市面上的产品更丰富、更有价值,成了菇农们急需突破的方向。这时,在兴宁市科工商务局、兴宁市科技实验站的牵线搭桥下,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有效帮助菇农解决了产业升级难题。近年来,兴宁市科工商务局、兴宁市科技实验站高度重视科技兴农,在科技服务三农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教授,麻烦您帮我们看一下菌菇现在长势怎么样?接下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2月24日,记者跟随专家在兴宁多个乡镇考察时,屡有菇农前来向专家虚心请教。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研究员何焕清(左二)、副研究员肖自添(右一)。
在广东富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2021年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支撑项目实验示范基地内,柚子树下铺满了厚厚的秸秆块,一个个圆滚滚的大球盖菇在秸秆的营养支撑和保护下茁壮成长着。基地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研究员何焕清、副研究员肖自添仔细观察着大球盖菌的生长情况,同时也耐心回答着菇农们的问题。大球盖菇是近年来市面上比较受欢迎的食用菌产品,因形似‘松茸’而被称为‘赤松茸’,对种植技术和环境要求不高,但经济效益不错,是近年来林下种植的优选品种。何焕清说,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露天种植,菌菇开伞后散开的孢子会为一些野生杂菌提供营养物质,因此在非收获季节,地里也有可能会冒出其他品种的野生菌菇,因此基地内务必要竖立提醒警示牌,提醒采摘工人和游客一定不要在非采收季采摘地里的菌菇。
田间地头有技术课堂,线上线下有理论课堂。2月25日,由兴宁市科工商务局、兴宁市科技实验站所举办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培训班在兴宁开班,培训班特邀何焕清和肖自添进行专题授课,相关企业代表、食用菌种植农户等40多人参加了培训。培训中,肖自添介绍了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的优势和前景,详细解释了大球盖菇(赤松茸)的种植技术,并现场向众人科普了食用菌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在科技实验站的支持和农科院的技术指导下,我们从去年10月开始试种植大球盖菇,如今每天收获100多斤菇,最高时每斤能卖15元。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冬闲农田、林下空地来种植,错开了农忙季节,种植完的菌渣还可以直接还田做有机肥,省去来年化肥投入,经济效益很可观。广东富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林秋君说。
作为省内食用菌种植的专家,何焕清教授的科研团队几乎每个月都会到兴宁开展考察调研,为菇农们提供种植技术的支持。科技实验站相关负责人钟文表示,有了多方支持,兴宁的食用菌种植技术也从曾经的粗放型逐渐转向精细化。如今,产自兴宁的食用菌已成为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的鲜味特产。
异菌突起
开启振兴新篇章
有了相对固定的种菇人群,有了科技派的技术支撑,如何将散而不精的菌菇种植业往产业化发展,从而带动更多农户种出小康生活?在这个问题上,罗岗镇霞岗村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也收获了不菲的成效。
在霞岗村党总支书记黄相将的引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了瑞兴种养合作社一山香木耳种植基地,只见排列整齐的菌棒上长满了鲜嫩的木耳,一朵朵黑木耳长势旺盛、肥厚光亮。从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到如今的小康幸福村,霞岗村通过发展黑木耳种植,不仅让村民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还种出了奔康产业。
兴宁市科技实验站的工作人员正在查看木耳长势。
2011年7月,基地通过村党总支部推行的‘党建+公司+基地+农户+脱贫户’发展模式,流转土地21亩种植黑木耳。同时,创立了‘一山香’品牌,年产值可达120万元,能解决周边劳动力就业105人。黄相将表示,接下来基地还将在罗岗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探索发展黑木耳零食深加工,以及农业与休闲服务业结合的农旅产业。
有了成功的试验成果,投资小、见效快的食用菌种植产业近年也吸引了更多投资者与乡村振兴工作者的目光。在黄槐镇四望嶂矿务局旧址内,可见废弃矿区的露天空地上已建设起了现代化的鸽养殖基地,然而煤矿彻底退出后留下的一栋栋厂房、宿舍等建筑却一直荒废至今。虽建筑主体保存较完整,但多年来都未找到重新焕发生机的途径。如今,来自广州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将目光聚焦到了食用菌种植产业上,并邀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前去现场调研。在听取专家建议后,工作队表示,接下来有意向将食用菌种植产业引入矿区旧址,争取将废弃矿区活化利用。
小小食用菌,振兴好方向。兴宁市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接下来,兴宁市将继续发掘食用菌产业的食用、药用以及生产、加工、消费等环节的新方法、新功效、新产品、新理念,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同时继续加强与农村科技特派员的专业交流合作,充分激发市场潜能,让兴宁食用菌走上更多百姓餐桌,更好地服务农企农户做大做强,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
专家点评
兴宁有秸秆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等特点,特别是近年来在兴宁市科工商务局的支持与引导下,与省内科技研究院交流密切,兴宁食用菌栽培品种不断增加,技术也逐渐提高,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也要清楚地看到,兴宁食用菌种植虽有栽培传统,但目前栽培规模不大,技术经验与毗邻的福建龙岩等地仍有差距。与此同时,受地理位置与缺少深加工和营销企业等条件限制,兴宁食用菌要走向珠三角发达地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如何将投资小、见效快的食用菌种植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得到充分应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引进筛选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并摸索配套的栽培技术和生产模式(如集中制包分散出模式等);
二是培育加工营销企业,确保鲜品过剩时能及时加工处理和延长产业链,增加效益,同时加大科普宣传研学活动和食用菌饮食文化推动。
文字:梅州日报记者 罗玮
图片:梅州日报记者 高讯
编辑:李舒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