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
    15269955188
  • 销售经理
    17353918916

双孢菇种植技术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一、简介

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主要一稻草、麦草畜禽粪为栽培原料,是欧美国家主要栽培和食用的食用菌品种之一,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二、品种

优良品种有AS2796、W192、A15(美国)、L901(美国)、As3303等,其中AS2796是我国的主栽品种。

菌种要求:菌丝洁白、浓密、粗壮,无杂菌、杂色,包装严密,生产时间不超过60天。

三、种植设施

双孢菇种植设施有:菇房内床架结构栽培,日光温室大棚地面种植。

如果用砖墙菇房种植双孢菇,菇房东西长20米,南北宽9米,边高不低于4米,砖瓦结构,墙用石灰泥垒砖。安装有通风、喷水、光照等设施,内设5-7层床架,床架用竹竿、水泥柱或铁架搭制。床架宽1.1米,层间距45-55厘米,床架与菇房两端墙之间及相邻床架间留60-80厘米管理通道,菇房栽培面积约400平方米。

四、栽培时间安排

双孢菇发菌期在30-45天,出菇温度要求在18度以下,最适出菇温度14-18度,因此从菌种厂购买菌种种植双孢菇,秋季应在气温降至20℃前45天左右购买,并着手准备菇房、菇棚,春季栽培要考虑留足两个月的时间气温在20℃以下出菇。

五、培养料配方

(按实际栽培面积100平方米计算)

①麦草3000kg,鲜鸡粪3.5立方米(或干鸡粪900kg),尿素35千克,过磷酸钙35千克,石膏粉100千克,生石灰粉50千克,碳酸钙50千克;

②麦草3000千克,干牛粪1500千克-1750千克,棉饼或菜籽饼1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70千克,石膏粉50千克,生石灰粉25千克。

六、菇房消毒

进料前4天将菇房、床架清理干净,并封闭所有通气孔,用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床架和地面进行消毒。或使用熏蒸消毒,密封菇房或温棚,按1立方米空间用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5克进行熏蒸3天。第4日将菇房或温棚通风口打开,通风3-6小时,使熏蒸气体充分散发。

七、发菌管理

双孢菇菌丝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3-26℃,最大生长温度范围5℃-28℃,最适宜的出菇温度为13℃-18℃,最大出菇温度为6℃-26℃。

购买打包料种植双孢菇时,种植户不用自己购买菌种、发酵培养料,打包料是拌入菌种的发酵培养料,买来之后直接进入棚内或菇房发菌。发菌前3~5天关闭门窗、通风口,控温在25~26℃,相对湿度控制在75%左右。料温超过27℃时通风降温;料温低于20℃时,可用蒸汽加温。7天左右菌丝基本封面时,控制菇房气温在22℃,培养料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不超过27℃,要经常通风换气,每天通风3-5次,每次通风30-60分钟。一般20天左右,菌丝生长到培养料的2/3,打包料内部闻起来有蘑菇的香味,此时准备覆土材料准备拆袋覆土。发菌期间,要预防各种杂菌、虫害发生。

八、覆土因地制宜

覆土材料提倡采用草炭土,没有草炭土的可采用壤土、淤土、仿制草炭土。覆土厚度为3.5-4厘米,不能超过4.5厘米。

仿制草炭土配方:

壤土4立方米(100平方米培养料用量),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15千克,石膏17.5千克,干发酵麦秸粗糠(在培养料发酵时,多制些,晒干用粉碎机粉碎后制成)75千克,石灰15千克;

一般100m2栽培面积用土3立方米。

九、出菇管理

1.秋菇管理

水分管理  覆土3天后根据菌丝生长情况调水。菌丝爬土快,生长旺盛,喷水量要多,反之则少。覆土材料为壤土,喷水要少而勤,严防覆土层板结,喷水总量要少些;覆土材料为仿制草炭土,喷水次数减少,而喷水总量多。一般调水开始2~3天内,床面每日喷水2次,每次喷水量0.5~0.8千克/平方米,每次喷水后通风20-30分钟后才能关闭门窗或通风口。以后逐渐增加喷水量,用3~4天把覆土层含水量调足,但不得让水渗入料中。每次喷水后通风,吸收掉土层表面水珠。当手捏土粒,扁而不散,并稍有裂口,不粘手,土粒内无干心时水即调好。

调水结束后,关闭门窗,吊菌2~3天,控温在22~25℃,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当气温高于30℃,湿度小于60%时,培养料要多喷水,反之少喷水。待菌丝爬土3/4时,开始松土(搔菌)。松土时,使土层厚薄均匀一致,适当把土中多而好的地方与菌丝小而差的掺和一下,同时加强通风,抑制菌丝生长,促使绒毛状菌丝扭结为线状菌丝,进而形成原基。此时出菇场内控温在14~18℃,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

此后,喷水掌握菇多多喷,菇少少喷;前期多喷,后期少喷。具体做法:秋菇前期,一、二、三潮菇喷2次重水,当土层内有米粒大小原基时,喷1次出菇重水,每平方喷水2斤,连喷2-3天,当原基长到黄豆大小时,再喷1次重水,喷水量为1.0~1.2kg/平方米,每天1-2次,连续喷2天,使覆土层含水量保持在18%-20%。

喷水时间应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后期喷水量要相对减少,采取轻而勤喷的方法。双孢菇出土后直到采收,控湿在90%~95%。当每潮菇采收高峰过后,可降湿到85%~90%,地面不再喷,加大菇房通风。

温度管理出菇阶段温度控制在13℃-18℃。

通风管理一般前期应加强通风换气。当菇房内超过18℃时,菇房通风应在夜间和雨天进行。无风天气,南北窗全部打开;有风时只开背风窗。后期应逐渐减少菇房通风。当气温降至14℃以下时,白天通风。

若出现长柄小盖菇、稀菇、红菇、锈斑菇需及时通风;出现小菇、薄菇、开伞、空根白心,单菇轻时,应控风。

光线管理  出菇房、温棚内以无光或弱光为主,避免强光直射。

2.冬菇管理

菇房种植双孢菇,12月至次年2月气温较低,打开门窗及通风洞,保持料面干燥休眠度冬。工厂化生产不受季节气温变化影响、日光温室控制好温度(5℃-16℃)可继续培育双孢菇。

3.春菇管理

春菇一般种植在菇房内,3月份菇房内温度达到8℃以上时,晴天中午喷出菇水,第一次每平方米喷水1千克-1.5千克,第二次每平方米喷水1千克,第三次每平方米喷水0.5千克,连续喷水3天。喷后及时关闭门窗及通风洞,提高房间湿度。喷水10天左右即可出菇。以后每出一潮菇,喷一次出菇水。

早春应以提高菇房温度为主,选择每天中午气温较高时通风。中后期则应以避开短暂高温袭击,白天少通风,夜间多通风,维持菇房温度13℃-15℃,相对空气湿度保持在85%。

十、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防控结合,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和清洁卫生,减少病源虫源,合理协调温度、湿度、通风三者关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霉菌污染  发菌期间发现培养料感染石膏霉、绿霉等霉菌时,及时将污染物清理出菇房,并加大通风量,可喷洒奥绿宝活力菌100-500倍液喷雾。出菇期发生霉菌性病害时,可用50%咪鲜胺1000倍液喷雾。

细菌病害  出菇期发现子实体细菌病害时,清除病菇,并喷洒0.1%漂白粉或5mg/L农用链霉素水溶液。

褐斑病  褐斑病又叫干泡病、轮枝霉病等。蘑菇从感病到出现褐色病斑,约需2周的时间。开始先在菌盖出现许多不规则的针头大小的褐色小斑点,渐变成黄褐色并扩大,且产生凹陷,凹陷部分呈现灰色。防治方法: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虫害防治 做好环境卫生减少虫源,在门窗、通风洞处安装防虫网,在菇房内外地表洒生石灰粉,隔离害虫。出菇期发现菇螨、菇蚊、跳虫时,防治方法:用1%食醋、5%糖水和10%的敌敌畏拌入麦麸中,制成毒饵,撒在地面进行诱杀;床面出菇后,可喷洒1.1%的复方苦参植物素500倍液防治,或用1.8%阿维菌素3000-4000倍液喷雾。

十一、采收

鲜销上市时,在菌幕不破裂、不开伞的情况下,3.5厘米-6厘米均可采收;制罐及盐水菇,则在菌盖直径1.5~4.0厘米,菇形圆正,色泽洁白,无空根白心,无虫蛀、破损时采收。采收前,床面不喷水。子实体生长快时,要求1天采收2~3次。采收方法有两种:旋转法和拔菇法。菇密时,采用旋菇法,即把菇轻轻旋转采下;菇稀时,采用拔菇法,即将菇直接拔起;当许多菇丛生成球菇时,用小刀小心切下达标子实体,采大留小。采菇时,小心轻放,以免损伤菇体。

十二、贮藏

鲜菇在-3℃-3℃冷库中短暂贮藏。

临夏州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临夏州农业科学院

来源丨临夏州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编辑丨宋沛泱

供稿丨综合科

审核丨马志扬

双孢菇的营养价值以及功效作用双孢菇的禁忌
« 上一篇 2022年6月10日 上午6:27
双孢菇工厂化生产技术(一)
下一篇 » 2022年6月10日 上午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