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种植户向华商报-二三里资讯反映,包括自己在内的不少种植户在洋县一家菌种厂购买了菌种来种植,结果因为菌种有问题导致不出菇,给种植户带来损失,找菌种厂要经济赔偿时也未果,同时也向当地相关部门反映此事,但到目前仍没有实质解决方案。
种植户:购买菌种后不出菇造成损失
要求经济赔偿未果
其中一名种植户告诉华商报记者,因为他们都是个体散户,不是在一起种植,不过全部加起来大概有900多亩,这么多地算下来成本就得1000多万,大伙年前在洋县鑫中盛菌业有限公司购买菌种时间不确定,都是按照自己的时间去买。同一块地这边种的是他家的,另一边种其他家的,其他家的出了(菇),他家的就是不出。
该种植户介绍,他是种植有5亩地,按照之前培育一般是八九十天就会出菇,但这次购买菌种后培育却没有出,是菌种在选育方面有缺陷,导致购买菌种后的种植户损失比较严重,一季就没有了收入。
同一块地这边种的是他家的,另一边种其他家的,其他家的出了(菇),他家的就是不出。该种植户说,这是因为菌种有问题导致的,所以要求菌种厂一亩地赔偿7000元左右,其中包括菌种钱、使用的营养袋费用,以及一些人工费用等,但菌种厂给的答复是没有经济赔偿,但提出今年再购买菌种时会有优惠,比如打八折或者买十亩赠送四亩。
这都亏钱了,不一定来年还种这个。对于菌种厂的答复,种植户们没有接受,此后几名种植户代表也向当地相关部门反映过,但没有实质解决办法。
洋县农业农村局:有104户种植户反映,受损面积873.3亩
产品质量争议由司法进行裁决
针对此事,洋县农业农村局回应称,该局此前就已接到了种植户反映情况,立即组成调查组开展调查,经查反映中的菌种由洋县鑫中盛菌业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售出。调查组到田间对菌丝留存、菌丝吸引营养袋、出菇情况进行了查勘,对种植户的羊肚菌品种、购买方法、种植户田间管理、菌丝生长、产量收获等情况进行了询问调查。
同时,与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了联系,该中心具备食用菌菌种质量检测资质,但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羊肚菌种子质量检测标准,因此无法对羊肚菌的菌种质量进行监测。
洋县农业农村局经调查了解,反映问题的104户种植户的菌种均由洋县鑫中盛菌业有限公司提供,种植面积992.88亩,受损面积873.3亩。调查组对羊肚菌减产或绝收原因进行分析,可能与菌种的抗逆能力较差、高温等不利气候条件、技术管理不到位等因素有关。
洋县农业农村局回应称,在征得种植户和洋县鑫中盛菌业有限公司的意见后,分别在4月12日、4月15日、4月29日召集企业及种植户代表进行了3次协商,但双方仍未达成一致的协商意见。到5月11日,所有种植户已拆除了羊肚菌种植大棚,并种植了其他作物。
洋县农业农业局在回应中还表示,羊肚菌种植户进行的羊肚菌种植是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特征的行业,对于此次事件,应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对产品质量争议由司法进行裁决。建议一是由种植户保存证据并聘请律师通过司法方式解决赔偿争议,维护合法权益;二是由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搭建平台,促进协商,及时化解矛盾。
华商报记者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