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廊下是沪郊小有名气的蘑菇产地。近年来,金山以做大做强区域特色农产品为突破口,积极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廊下发挥食用菌生产特色打造蘑菇小镇,以上海联中食用菌合作社为主阵地的蘑菇王国,已经雏形显现。2019年,联中的双孢菇年产量达6000吨,占上海市生产总量的65%,为廊下镇建设蘑菇小镇打下坚实基础。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强农民合作社、上海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合作社、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上海市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上海市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基地等。
改良工艺,小小蘑菇长在水稻秸秆上
走进联中的现代化菇房,满眼都是白白胖胖的双孢蘑菇,格外惹人喜爱。每天早晨,新鲜采摘的联中蘑菇,通过超市、电商、批发商等渠道,源源不断地到达上海市民的餐桌。
2012年,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从荷兰引进蘑菇种植技术。洋技术虽然先进,但也遭遇了水土不服:荷兰以麦秸秆为原料种植双孢蘑菇,而上海以种植水稻为主,哪来这么多小麦秸秆进行工厂化生产?合作社负责人陈林根与上海农科院的专家一起改造蘑菇培养料的设备工艺和技术,花费了不少力气才攻克了这个难题,洁白的双孢蘑菇最终长在了水稻秸秆上。令人惊喜的是,以水稻秸秆和牛粪为原料的蘑菇培养料大大增加了蘑菇产量,同时,对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和畜禽粪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传统的蘑菇种植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蘑菇产量也从每平方米年产量从9公斤跃升到400公斤。一年一季的种植采收周期变为为月月种、天天采。联中一举成为江南地区技术含量较高,栽培规模较大,产、供、销渠道较完善的智能化双孢菇栽培基地。
示范引领,带领周边菇农一起种菇致富
为打造蘑菇小镇,近年来廊下积极扶持、培育当地的传统菇农,探索三五牌致富模式。一次投入500万元,年产出500万元,年净收入50万元,在前期投入的500万元中,农民只要自己掏150万元,其余则由政府给予扶持补贴,逐步引导他们向现代化、规模化、工厂化的食用菌栽培模式转变。
这其中,联中发挥了主要的引领和带头作用。陈林根坦言,其实双孢蘑菇的产业化并不容易。蘑菇种植技术含量高,前期投资又大,还是有门槛的。要想种出好蘑菇,关键在于蘑菇料的调配。他介绍,合作社实施以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战略。不仅把发酵好的培养料供应给农户,还提供全程技术支持及人员辅助,产品托底回收,带领周边菇农一起种菇致富,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一二三产互利发展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模式下,已有4家合作社成功转型,另有4家即将投产。
目前,联中正在建设的二期项目,主要包括双孢蘑菇培养料三次发酵隧道、现代化菇房,预计于今年底建成。二期项目投产后,只干一件事:生产蘑菇料,再配套种植技术给周边的菇农,进一步强化龙头辐射带动作用。
预计年产三次发酵料4万吨、鲜食双孢蘑菇1万吨的生产规模。每年可消耗秸杆6万吨、畜粪4万吨,产后转化有机肥10万吨,增加就业180人。
在长三角一体化及长三角田园五镇的发展局势下,联中的辐射带动效应将进一步扩大。陈林根说,要让联中的种菇技术走出金山区、走出上海市,走向长三角,大力推广食用菌产业化种植,实现食用菌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文字:曹佳慧
上观号作者:上海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