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不能正常浏览请选用IE浏览器
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一代的接续奋斗。他们有想法、敢创新、肯实干,热爱农业也善于经营。《我们的新时代 天津这十年》今天来认识一位敢闯敢拼的青年新农人。
今年36岁的刘晓君是宁河区王北村人,父母靠着养猪把她和弟弟们抚养大。十几年前,和很多农村孩子一样,考上大学的她,一心想去外面闯一闯,但父母,却盼着他们回来。毕业后,刘晓君改变主意,回到宁河帮父母经营养殖场。一次同学聚会上,她发现了新的商机。
那次聚会后,刘晓君感觉到,大鱼大肉不再是餐桌上的主角,大家的口味、喜好越来越多样化。转年开春,她就花了三万多承包了地,盖起大棚,种下西红柿和黄瓜两种蔬菜。菜出棚后,很快就销售一空,有了小小的成功感,刘晓君开始盘算,地就这么多,怎么能让效益再高点儿呢?十分收成,七分在苗,菜苗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后期的产量和产值。随着天津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农业部门鼓励发展工厂化育苗,财政还拿出资金,用于设施农业提升,包括刘晓君家在内,村里家家户户的设施大棚,都进行了提升改造,完善水电路渠,加装自动化设备,不少冷棚还改成了适合育苗的温室大棚,这也让刘晓君的心思活了,她琢磨着,得把育苗的技术学到手。当时,她了解到蔬菜之乡寿光,已经开始大规模培育种苗。在那,她找到荷兰著名种苗公司的负责人,想要合作,但是一上来,就被拒绝了。
刘晓君的诚心终于打动了这位负责人,但引进这项育苗技术需要150万。这对刘晓君来说,可是天文数字,回到天津,她找到父亲帮忙。经不住闺女一次次念叨,父亲刘连国,对育苗前景逐渐有了认识,决定支持女儿一次。
父亲拿出了家底,刘晓君想着,得让这钱花的值,她拜访了附近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户,从他们中间聘请了10名技术员,一起到寿光学习。依托这项技术,刘晓君家的百利种苗场筹建起来,技术过硬,秧苗质量高,附近十里八村的种植户,都用她家的种苗。靠着育苗,刘晓君每年就能盈利三四百万元。随着天津实施蔬菜集约化育苗补贴工程,刘晓君家的种苗场,成为市农业农村委认定的14家育苗单位之一,种植户来这里统一育苗,还能拿到政府补贴。加上在温室大棚里科学管理、集中培育的种苗,蔬菜平均每亩能增产10%,菜农们热情更高了。
这次育苗的创业成功,让刘晓君认识到,现代都市型农业,前景好,大有可为天地。每年的各种农业展会、博览会、技术交流会,无论大小,不管在哪开,她都要到场看看。在北京的一次农业展会上,刘晓君第一次见到了种在水里的生菜,这让她眼前一亮。
水培蔬菜比起传统的土壤种植,年产量至少增加一倍,收益可观。说干就干,刘晓君投资改建了一个实验棚, 2019年终于研发成功了味道甜、口感脆、卖相好的水培生菜。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水培绿叶菜生长周期短的优势,很明显。一年四季都可栽培,每年能出8到10茬,宁河区农业农村委帮忙搭建了线上定菜小程序,线上电商、线下商超,刘晓君的菜越卖越火。
从引进育苗技术到种植水培蔬菜,随着蔬菜基地规模越来越大,陆续带动周边村200多个村民,在这里实现了就业。
这两年,刘晓君的水培菜种植技术,推广到了河北省,当地合作方遇到问题,她随时线上指导。从向人取经,到教人种菜,从种植小白到新农人,刘晓君这样的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努力,筑梦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