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刘抵制不住投资一亩,净赚六万的诱惑,拿出在外打工攒下的钱,在老家城固种了8亩羊肚菌。
在此之前,小刘的生活和羊肚菌并无交集。他只知道,这是一种和松茸差不多的山珍。毕竟,羊肚菌干制品长期保持着千元一斤的价格,常常使其与平凡的餐桌相隔甚远,往往只作为西餐或炖汤里的顶级食材而出现。
只是最近小刘发现,自己的羊肚菌发财计划怕是要破灭了。如今已经是羊肚菌成熟采收的时间,而自己的大棚里却一颗也没能长出来。即使自己完全按照菌种公司传授的技术,没日没夜照顾了大半年时间,却还是颗粒无收。
小刘这样的经历并非少数。由于气候变迁和政策利好,原本生长在云贵川山区的羊肚菌,开始逐渐向陕西、甘肃、河南等北方地区转移。火爆的市场不断刺激着投资者的神经,不少菌种公司打着低成本高回报的口号,吸引了不少陕西种植户入局。
在种植业内,羊肚菌又名羊赌菌,收益高风险高。在这场赌博中,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有人赔得血本无归。一涌而至的种植者,真的准备好面对风险了吗?
01
有时,食材的昂贵并非其由自身品质决定,而更多得取决于市场的稀缺。
早期,只有气候温和的森林中能够生长出羊肚菌。这是一种极为娇贵的菌子,对气温和湿度有着极高的要求。最关键的是土壤,只有充分的腐殖质才能提供其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所以,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采菇人,一天也只能采集不过百余斤。
也正是因其珍稀程度,羊肚菌和松茸、松露一样,成了法国宫廷偏爱的料理食材。十九世纪后,高级法式料理流行于全球的富人餐桌之上,成为了文明开化的象征。人们对羊肚菌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供给有限,而且不稳定。
如何才能提供充足且稳定的羊肚菌货源?答案指向了人工种植。只是这一百多年来,人工种植羊肚菌的尝试一直没能成功。
直到1986年,美国学者首次在实验室内成功培育了羊肚菌。但这项技术长期不达标,产量低,成本高。后来,四川林科院的技术人员开发了一种技术,即在土壤中放置营养袋,维持菌种的供能,最终实现了量产的突破。
这种营养袋成分非常简单,以麦粒、玉米、甚至秸秆这样的生物废料为主,再辅以石灰和石膏,装在塑料袋中就能满足羊肚菌生长的营养需求。
这种技术价格低、门槛低,使得羊肚菌种植很快风靡四川和云南。这里享受了羊肚菌早期的市场红利,也承担了早期技术不成熟的风险。直到如今,还是全国羊肚菌的核心产区。
2020年,四川羊肚菌种植规模一度突破十万亩,位列全国之首。
但是好景不长,近年来川渝地区气候变化,雨水增多,温度升高,不利于羊肚菌的生长,产量严重下降。并且由于长期种植,土地中杂菌较多,也极易发生感染,导致羊肚菌成品质量下降。羊肚菌大规模的减产和绝收,对许多种植散户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甚至引发了群体性纠纷事件。
在新的种植季即将开始之时,四川省食用菌协会紧急发布了《关于羊肚菌大田种植的风险提示及对策建议》,建议当地农户切忌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扩大规模,最好还能参加农业种植保险,以对冲风险。
与此同时,南菌北移的政策引导,使得原本种植果树、小麦为主的北方农村,越来越多转而去种植投入更低、收益更高的食用菌。羊肚菌也搭上了政策的顺风车,在陕西遍地开花。
02
羊肚菌的流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陕西,其种植最早集中在陕南的汉中和安康;随后,慢慢向关中农村地区移动;如今在陕北的部分试验大棚中,也出现了小规模种植。
在关中,羊肚菌的核心产区在咸阳兴平。这里在2017年就引入了种植项目,几年来不断扩大规模,从2017年的60亩扩展到现在的500余亩,种植基地由一个发展到五个,分布于兴平的多个村镇之中。
在北方的气候环境中,需要严格控制羊肚菌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土质和酸碱度也影响着产量和质量。
因此准备种植的前三个月,就需要在土壤中撒生石灰,以杀灭虫卵和其他微生物。重复三次之后,才能大概实现羊肚菌生长所需的无杂菌环境。
然后是搭建大棚。如果冬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则需要成本更高的暖棚。不过近年来关中地区的气候,也有逐渐暖湿的倾向,更多种植户倾向于普通常温大棚。但羊肚菌的管理依旧马虎不得,中午温度高,需要开棚通风降温,夜晚则需要覆盖着保暖布保持恒温。
清明正是羊肚菌即将成熟的时节,许多种植户会忙着在地里给羊肚菌浇水。业内俗称出菇水,是辛苦劳作能否转变为真金白银的关键一步。在浇水前,羊肚菌的白色菌丝在冬天过后已经慢慢消退,开始形成一个个原基,但通过肉眼还是难以观察到。而这时放入大水漫灌,原基吸水后会迅速变成幼苗,然后陆陆续续生长出来,就能够直接收获。
在老王看来,土壤杀菌、控制温度和出菇水,这三项是能否出菇的关键所在。作为最早一批的羊肚菌种植者,老王积攒了不少经验。如今他拥有三百余亩羊肚菌种植大棚,这几乎是整个关中地区最大的种植规模。
如果管理妥当,一亩地除去成本就能够赚取三四万元。在他看来,羊肚菌种植不仅收益高,而且速度快,秋季种植后等到第二年开春就可以采收,尤其比果树之类的传统作物快多了。
03
采收季是老王一年到头最忙的日子。地里的羊肚菌一茬一茬地冒出来,老王需要雇佣周边村子的农民一起来搭把手。由于羊肚菌无法长期保鲜,早上采收,下午就要整理好准备烘干。
烘干能延长羊肚菌的保存时间,这也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一种加工方式。老王买了燃烧秸秆生物质的烘干炉,通过蒸汽加热,如果两个烘干通道同时开启,四十分钟就能出成品七十斤,一天时间开足马力就能处理将近三万斤新鲜羊肚菌。
除此之外,老王明年还准备购置几套冻干设备。在他看来,冻干技术处理的羊肚菌能更大程度保鲜,并且在泡水后也能更高程度地还原。
事实上,市场倾向于烘干羊肚菌,不仅有保鲜原因,还有一个最根本的经济逻辑——只有保存期更久的干货才能炒上价。
对于种植户来说,一斤新鲜的五十元,十斤才卖五百元;而只要技术达标,八斤鲜品就能得到一斤干品,而其收购价就在五百元以上,即使除去烘干的成本也是更为划算的选择。对于经销商来说,只要掌握了收购和市场渠道,几经转手,干品羊肚菌就能从五百元一斤的收购价,炒到近千元的市场零售价格。如果面向海外出口,价格只会更高。
所以每到采收季,老王的羊肚菌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的。去年,甚至有一个经销商来老王这里义务干了七天的采收工作,几乎是求着他,才拉走了一车烘干的羊肚菌。
而这些采收的经销商大多来自四川,由于种植经验早,他们也几乎垄断了国内羊肚菌的销售渠道。先是在开春采收后,从种植户手中收购一批。通过囤货、炒作,等到八月十五左右,再高价卖给广东和福建的消费者,以满足其地区入秋煲汤的广泛需求。
■ 羊肚菌销售渠道大多由四川、云南等经销商把持
这听起来几乎是一个无本买卖,无论种植还是销售,羊肚菌都成了一个典型的农业致富神话,每个人都能赚得盆满钵满,供不应求。
但现实并非如此。根据市场总体行情,全国大规模人工种植的近十年来,羊肚菌的鲜货收购价格已经从每公斤130元降到了80元,贬值40%左右。
供给越多,价格越低,这是市场的基本经济规律。许多种植户心痒痒,看到羊肚菌的高收益就想入行。但是许多人仍在观望,他们担心羊肚菌会不会变成和大鲵养殖一样的骗局。
2000年左右,野生大鲵走俏,黑市收购价一度高达2000元一斤。由于其珍稀程度和高昂价格,成了不少人偏爱的高端食材。在这种利益诱导下,汉中不少农民开始大规模养殖大鲵。到2009年,汉中的大鲵产量占了全国的60%。
对大鲵这类小众食材来说,许多人就是吃个稀奇,一旦在市场大规模流通后,食用需求也开始垂直下降。随之而来的还有价格暴跌,即使是人工养殖种,也从1000元一斤跌至如今的30多元,成了和菜市场的草鱼一样的水平。
04
陕西的羊肚菌种植热背后,还少不了各地出台的政策性扶持方案。
2021年,周至县对羊肚菌大棚建设给予补贴,当时种植规模只有500亩左右。今年,周至县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准备新建3000亩左右的种植大棚,将超越兴平成为关中地区的核心种植区。商洛的山阳县还将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在当地试验羊肚菌反季种植。
■ 山阳县试验羊肚菌反季种植 | 图源:陕西省自然资源厅
各地政策大多是补贴农户种植,但是在内行人看来,羊肚菌制种才是关键。
在早期投资中,最关键的就是菌种。即使是老王这样种植经验丰富人士,每年也不得不从菌种公司购买。老王也表示,自己虽然在尝试制种,但是技术一直不达标,种植后产量低,平时再好的细心管理也是白搭。
如今陕西境内的羊肚菌菌种公司,大多分布在陕南。这里的不仅种植经验相较关中、陕北更丰富,制种技术和环境条件也更为达标。
随意走进洋县的一个村子,除了油菜花田,还会看到无数黑色大棚。甚至出租车司机都知道,最近三年以来,越来越多人开始种植羊肚菌,这股热潮也蔓延至周边的城固、宁强和勉县。
杨总在洋县经营着一家菌种公司,不仅开发羊肚菌,还有茯苓、木耳等多种食用菌类。据杨总表示,羊肚菌制种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他们需要从野外采集多个品种的羊肚菌,收集其组织液和孢子,在实验室混合后再放入不同环境的容器中培育,以获得更强的适应能力。
在杨总的实验大棚中,他的新品种混合了市场上常见的六妹和七妹羊肚菌,如今第一茬已经出菇,即将可以收获了。这一新品种生长快,只要幼苗冒出来,一个礼拜就能准备收货。并且产量也不错,每亩能稳收一千斤左右。
关于种植风险,杨总则是大方表示,我们是有苏陕协作的政策支持的,从种植、制种到保鲜、烘干,都有资金和专家协助。
然而并非所有菌种公司都在研发产品,更多则是搞起了和奶茶加盟类似的骗局。在羊肚菌百度贴吧中,许多人都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大家排雷。
许多菌种公司的主营业务并非制种售种,而是一次性买卖。拙劣一些的,通过照片P图,以显示自己菌种的产量高。更精明一些的,则会把其他土地中的羊肚菌摘下来,放在一个大棚中凑数。
■ 陕西某菌种公司宣传图
并且这些菌种公司还会以传授技术、大棚搭建的方式,收取额外服务资金。用低投入、保回收、保产量的话术,吸引许多并未准备好的种植者仓皇入局,种植等待多月后才发现颗粒无收。然而这时如果想要维权,这些菌种公司大多已经跑路,或者用管理技术不恰当等借口推脱责任。
很不幸,小刘就是遇到了这样的菌种骗局。如今,眼看着身边的朋友羊肚菌或多或少都有收获,而自己的大棚中却颗粒无收。事实上,小刘这样的遭遇绝非少数。在裁判文书网中,与羊肚菌相关的就有533篇文书,其中关键词为合同、投资和赔偿损失相关的,就分别有254、70和57条。
05
1637年,一株顶级的郁金香球根在阿姆斯特丹的期货交易市场上,卖出了十万英镑的天价。无数荷兰人倾尽所有存款、押上全部财产,只是为了加入这喧嚣躁动的球根交易。他们购买郁金香的球根不是为了种植,而是打算转卖。那时,几乎所有荷兰人都坚信这场投资是稳赚不赔的。
就当郁金香球根价格又一次突破顶点后,突然间就毫无预兆地下跌了。几天时间,就狂跌至原来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那时,荷兰曾经最富有的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其他许多大笔投资的普通民众也面临着血本无归的下场。
这场郁金香狂热,如今成了泡沫经济的典型案例。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郁金香有着令人心驰神往的美丽,但它真的值得这么多钱吗?
这一问题还可以引申到更多投资宠儿之上,九十年代风靡东北的君子兰,上个十年在汉中大规模人工养殖的大鲵,刚刚过气不久的保健神药玛咖,以及当下的羊肚菌……这些农产品并非如同电视里《致富经》讲的那样简单,似乎随随便便就能赚到大钱。然而这些产品的市场需求到底有多大,价格天花板在哪里,却一直没人能给出答案。
过了清明,也到了陕西大批羊肚菌上市时节。羊肚菌的鲜货收购价格一降再降,往年60元一斤的均价,今年品相好的也只有40多元。
在汉中城固,当地农户都流传说今年有人种了200亩却是颗粒无收。但这依旧无法阻挡收购期的热情,大批外地客商的车就停在村口,等着村民送来一筐又一筐的羊肚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 汉中城固的村道边挤满了收购羊肚菌的客商
丰收的农户满面春风,和来往询价的客商开着玩笑。如果被问到今年赚了多少,大多数农户都把这当作一个幸福的秘密,绝口不提。
村子里还来了不少准备租地搭棚种植的外地商人,所有人都知道羊肚菌种植无异于一场赌博,从菌种、管理到采收都有极高的风险,却为其高收益诱惑,无论如何也要赶在别人之前入场。
对于资本雄厚的种植公司而言,这场赌博可能意味着在自己可接受范围内的一场试错罢了。只是对小刘这样的成千上万的散户而言,赢得赌注是最诱人的赚钱方法。然而赌博通常都是艰难生活的一个必然结果。
作者 | 佳星 | 贞观作者